刘斐 教授

刘斐,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刘斐教授,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理事,江苏省智慧农业研究院理事,南京市海外联谊会理事,致公党江苏省委会委员,致公党江苏省委农业农村专业委员会主任,致公党南京农业大学支部主委,第十二届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南京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第四届江苏省畜牧兽医学会科技奖女科学家奖;致公党江苏省委“引凤工程”先进个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A类资助,南通市“226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中青年首席专家);江苏高校外国留学生教学观摩比赛决赛三等奖,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互联网+”“创青春”省赛选拔赛“优秀指导教师”,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学创新比赛二等奖;现任教育部“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南京农业大学欧美同学会秘书长。

        刘斐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博士后,2012年被南京农业大学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组建了以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交叉为核心的单分子生物化学与生物医学实验室。刘斐教授长期从事单分子技术与生物学相关的交叉研究,围绕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研究方向包括:

(1)病毒与宿主互作分子机制的动态解析;

(2)物质(核酸、氨基酸等)代谢、结构与免疫的动态调控机制;

(3)蛋白质工程和蛋白药物研发、新型疫苗及递送系统;

(4)新型检测技术及单分子检测技术的研发。

 

        研究成果在PNAS,Biosens Bioelectron,mBio,Cell,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Virulence,Sensor Actuat B: Chem,Food Chemistry等刊物发表SCI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3部;专利申请18项,授权13项,成果转化3项,获欧盟CE认证2项。相关研究成果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以及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其中,“单分子技术的研发及其在单病毒检测中的应用”项目获江苏省第十四批“六大人才高峰计划”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类唯一一项A类资助,并成功实现转化。

马永豪 副教授

马永豪,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马永豪副教授,硕导,于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博士学位,随后在湖南大学从事化学生物传感方向的博士后研究,2024年作为南京农业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入职动物医学院。主要从事化学生物学与动物医学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目前聚焦于病毒侵染及其免疫应答的脂质调控机制研究,在细胞膜脂质调控、功能核酸、分子免疫等方向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初步进展。

 

        其研究结果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多项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6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吴明会 副教授

吴明会,河南郑州人,2024年12月入职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加入刘斐教授单分子生物化学与生物医学实验室团队。2015年本科毕业于武汉轻工大学,获学士学位;2018年获厦门大学化学硕士学位;2022年于香港城市大学获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随后相继在香港城市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做博士后,2024年出站后以高层次人才引进至南京农业大学。

        吴明会副教授,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生物分析传感与即时检测

        (1)研发了一种可快速准确检测新冠 病毒抗体含量的微型装置,只需要 20 分钟,此装置在不依赖任何检测仪器的情况下即可把人体血清中的抗体水平转化成肉眼可分辨长度的显示条。这项装置极大地简化了大规模的病毒免疫力筛查工作,并可用于普通用户居家监测个人对新冠病毒的免疫保护能力,该项重要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 Science Advances

        (2)通过设计基于 DNA“发卡”结构的联级 放大反应的微流控芯片,实现肉眼可视化定量检测饮用水和全血中重金属铅的含量,并把检测限降低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该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传感器类期刊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3)开发了无需外接仪器的自驱动微流控芯片可成功定量可视化快速检测人体血清中肝癌生物标记物甲胎蛋白(AFP)的含量,其中快速模式可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判断依据,精准模式可为肝癌的治疗方案提供治疗依据,该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传感器类期刊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在博士后期间,其研究方向是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智能生命体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研究模型实现光控钙离子的定向传输,同时实现钙离子的即时准确检测,可以为人体神经肌肉功能,心脏功能,骨代谢,肾脏功能,内分泌失调等疾病提供评估与诊断依据。 目前在Science Advance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Analytical Chemistry,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等期刊上发表国际期刊论文19篇,被引375次,h指数为11,其中第一/共一/通讯作者文章8篇,曾获得香港医疗医疗及保健设备行业协会学生研究奖,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2304071)资助和“广东省海外人才支持项目”资助。

单衍可 助理研究员

单衍可,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助理研究员。

        单衍可助理研究员,2012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8年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基于单分子技术的核酸代谢机制研究、新型检测技术研究以及新型疫苗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资助(特别资助)及面上项目等7项,作为骨干人员参与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项以及江苏省科技计划-社会发展项目一项。项目成果作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创新城市论坛暨2020全球菁英人才节重点签约人才项目以及2020中国(南京)软博会重点推介项目,并获得第五届江苏省科协青年会员创新创业大赛(农业科技领域)二等奖等奖项。

 

        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Food Chemistry、Analytica Chimica Acta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并被国家自然基金委、新华日报科技周刊、南京农业大学官网首页报道。申报专利16项,授权4项,转让专利及技术秘密各一项。

        单分子生物化学与生物医学实验室长期面向 1)病毒侵染机制与免疫应答机制研究、单病毒标记与示踪技术研究;2)抗病毒的药物筛选及疫苗研发;3)蛋白定向设计、表达、纯化;4)植物功能成分开发及其纳米递送系统研究;5)新型电化学/荧光探针技术的开发、高灵敏检测方法等相关开发方向招聘博士后研究助理,有意申请者请将个人简历(要求为PDF)以邮件方式发送至:feiliu24@njau.edu.cn。